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永存#
发布日期:2019-10-18 更新日期:2019-10-23 @Flc
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永存
—— 村上春树《挪威的森林》
早上最直接想到的一句话。曾经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字面意思。从书中主人公的结果而言,觉得它更倾向于是一句正能量的话。
死者与死者留下的意志,甚至其他可以影响的东西,都留给生者。而生者,则带着这些东西,继续活着。
主人公渡边君的好友木月死了,木月的女朋友直子去了精神病院;喜欢直子的渡边君继续活着,希望带着直子走出死者的阴影。最后的结局,就引用原书的一句话吧:
四季更迭,我与死者之间的距离亦随之渐渐拉开。木月照旧十七,直子依然二十一,永远地。
而今天站在不同的心境,重读这句话……
这个死,真的只是“死者”吗?好像又不仅仅如此。好像还包括那些变得已经不存在,已经失去的东西。而那这些失去的东西,或者说留下的遗憾,还一直陪伴着生者继续长存。这些,有好,有不好。但对生者的影响,应该足够影响一生。
对于一生的影响,又得看自己如何看待这些东西。就好像渡边君一样,面对并让自己挣脱出来,最后他活下来了。又如直子一样,无法摆脱死者带来的阴影,即使本心想走出来,可还是没成功,最后永远的停留在了二十一岁。
看待事务,不同的角度,总会有不一样的结果。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。最后留摘自原著的两句话共勉。
共勉
-
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,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。无论怎样的哲理,怎样的真诚,怎样的坚韧,怎样的柔情,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。我们惟一能做到的,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,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。
PS:事实上这句话后面还一句话,道理果然是不适合说给自己听的。但尊重原著,还是贴出来吧 —— “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,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,又是那样软弱无力”
-
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荡舟于美丽的湖面,我们会既觉得蓝天迷人,又深感湖水多娇 ——二者同一道理。不必那么苦恼。纵令听其自然,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,而即使再竭尽人力,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。所谓人生便是如此。